首页 > 文旅 > 正文

定了!山西将设立全省文物系统最高奖“张颔奖”


2020-03-15 23:05:36   阅读:10.5k+

近日,山西省文物局对外公布了2020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奠定山西文物工作全国排头兵的地位,加快实现从文物资源大省向文物事业强省的历史性跨越。具体内容如下:

 
山西省文物局2020年工作要点

 

2020年全省文物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和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坚决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紧紧抓住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主线,牢牢守住文物安全底线,聚焦文旅融合、聚焦让文物活起来、聚焦基础基层、聚焦制度建设、聚焦结果导向,学习“莫高精神”,勇当全国一流,努力把全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

  1、用新思想统领发展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全面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转化为工作理念、具体思路和实际行动,从更高站位上自觉肩负起山西文物大省的责任和担当。

  2、用新使命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深刻认识山西文物大省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紧紧拧住山西文物工作的关键点着力点,久久为功奠定山西文物工作全国排头兵的地位,加快实现从文物资源大省向文物事业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3、用新担当开创新时代山西文物新局面。充分认识当前我省文物工作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决贯彻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精神和省委常委会工作要求,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以上对五千年文明负责、下对子子孙孙有交代的历史担当,强化文物安全监管,创新文物保护体制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加快推进文物数字化保护和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二、紧紧抓住文物保护利用改革这条主线

  4、出台改革配套政策。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我省行动方案。

  5、落实省部战略合作协议。推动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签署的《关于深化山西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战略合作协议》和省文物局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报社的合作协议落细落地,重点推进应县木塔保护研究、文物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和山西文物价值传播推广体系构建等。

  6、加大机构改革力度。重新修订局机关“三定规定”,加强治理能力建设。完成局直属事业单位改革任务,优化协同高效水平。组建新的山西文物博物产业集团,打造山西文物旗舰企业。

  7、创新人事管理和职称改革。联合省人社厅出台《关于加强文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化文物博物专业人员职称评审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8、积极创建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支持晋城古堡文物密集区、武乡革命文物密集区创建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出台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方案,指导市、县政府积极申请创建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强化辐射效应,发挥引领作用。

  9、深入推进文明守望工程。发挥好“1个办法30条政策”和市场机制作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精准服务指导,复制推广典型案例,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物建筑认养、非国有博物馆创设和文创产品开发。开展“最美文物守护人评选”活动。

  10、持续深化文物领域放管服效改革。优化线上线下审批流程,深化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和考古许可、文物拍卖、证照分离等方面改革,做好市县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涉及的文物审批指导工作,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编印高频事项模块化服务指南。

  三、牢牢守住文物安全这条底线红线

  11、开展文物安全全面巡检。采取“志愿者+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建全国首家常态化、专业性文物安全巡检队伍,对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国保省保文物单位实现全覆盖巡查,对市县保文物单位进行不定期抽查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督办整改。

  12、建设文物安全数字监管系统。年内建成国保、省保文物安全监管系统,逐步延伸覆盖全省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最终实现文物安全监管可视化、信息化、标准化,全面提升预警防范效能。

  13、完善文物安全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健全市域文物安全和文物执法履职尽责定期分析和通报机制,定期向市委书记、市长、宣传部长、分管副市长反馈通报。对发生重大文物安全事故、文物安全巡查问题整改不力的,采取约谈、通报、督办、曝光等,压实市县政府文物安全属地管理主体责任。

  14、严肃文物安全责任追究。扎实推进文物平安工程建设,深化文物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查处未批先建、破坏损毁文物本体和环境、影响文物历史风貌等法人违法行为的典型案例,坚决打赢文物安全防范攻坚战。

  四、聚焦文旅融合让文物活起来

  15、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开展工作。报请公布《山西省长城保护规划》,组织实施长城重要点段维修保护项目,编制《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保护规划》,推动中华长城博物馆、黄河文化公园建设,开展山西黄河流域文物资源考古调查,深度挖掘阐释黄河文化、长城文化价值内涵。

  16、推动三大板块文旅融合。重点在长城板块得胜堡、广武长城、老牛湾堡三个重要点段,黄河板块蒲津渡蒲州故城遗址、碛口古建筑群、克难坡第二战区司令部旧址三个重要遗址,太行板块武乡、左权、黎城抗战文物密集区,规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

  17、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省局成立革命文物处,统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贯彻落实《山西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启动红色文化遗址调查、认定、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以建党100周年为节点,筹备召开山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实施武乡八路军总部王家峪片区、忻口战役遗址、潞城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陵川西坡村革委会旧址、阳泉石评梅祖居等维修保护工程和武乡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十七处附属机关)展陈、南茹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展陈,提升改造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基本陈列,组织策划一批红色展览和网上主题博物馆。

  18、实施一批具有山西特色的重点保护工程和项目。围绕考古、古建筑和博物馆三大门类,集中力量重点在华夏文明起源、晋文化研究、北朝民族融合研究、古建筑和彩塑壁画、青铜文化研究中形成山西优势。推进“考古中国:晋南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课题研究。做好永乐宫壁画全面修复保护和研究展示工作。加快推进佛光寺东大殿修缮保护工程。启动20处国宝级文物动态监测预警和保护展示利用工作。

  19、加快文物数字化保护步伐。落实省委常委会议精神,抓紧科学编制全省文物数字化保护规划,出台《山西省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指导意见》,规范开展重要国保、省保及濒危彩塑壁画数字化采集工作,逐步实现全省文物数字化保护全覆盖。

  20、加大文物建筑开放力度。遵循《文物建筑开放利用导则》,以条件成熟的国保、省保为重点,探索开展游览参观、科研展陈、社区服务、经营服务等活动,复制推广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经验和模式。

  21、盘活馆藏文物和社会文物资源。全面优化全省国有、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布局,保护修复馆藏珍贵文物,做好馆藏文物研究规划,力争形成一批重要成果。开展全省首届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积极参加“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进一步丰富博物馆线上展览和展示内容。增强博物馆公共文化设施旅游功能,培育研学游新业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渠道,举办“古国时代—龙山时期黄河文明展”,策划“永乐宫壁画艺术展”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巡展。大力开展全省博物馆联展巡展,以展览、活动和参与人次作为全省博物馆运行评估的重要依据。

  22、深化涉旅文物单位两权分离改革。对92处涉旅文物单位两权分离改革进行科学评估,制定涉旅文物单位两权分离负面清单,进一步激活文物资源在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助力文旅融合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五、聚焦基础基层增强能力建设

  23、加强党对文物工作全面领导。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推动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突出政治建设,把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融入到文物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做到讲政治具体化,讲纪律明确化,让规矩挺起来、干部队伍强起来。

 

  24、锻造行业优秀品质设立全省文物系统最高奖“张颔奖”,举办“张颔先生百年生平展”,召开“纪念侯马盟书发现五十五周年暨张颔先生一百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编辑出版《绵瓞集——侯马盟书发现55周年暨张颔先生100年诞辰纪念文集》。以《永乐宫搬迁纪实》出版为契机,总结提炼山西文物战线的“永乐精神”,见贤思齐、对标一流,久久为功打造山西文物人内在品格。

  25、把法治建设和制度建设贯穿文物工作始终。做好《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修订、《山西省长城保护利用办法》和《山西省地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前期立法工作。修订《山西省文物行政审批工作规程》《山西省文物保护资金管理办法》等,出台《行政审批评审办法》《行政审批专家管理办法》《文明工地管理办法》《合作考古发掘及出土文物移交管理办法》《考古发掘和古建工程资料整理规定》等,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26、启动编制“十四五”规划。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的思路,广泛征求意见,做好顶层设计,科学编制山西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力争将“山西元代以前古建筑覆盖性抢救工程”“山西彩塑壁画保护工程”“考古中国——晋南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列入国家“十四五”专项。

  27、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报请省政府核定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完成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建档工作。落实国省保单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和技术复核、坐标矢量化工作,推动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组织开展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和第一次全省博物馆运行评估工作,做好非国有博物馆的登记、备案、管理工作。学习上海江苏经验,研究出台《民间收藏文物经营管理办法》,跟踪《文物流通登记制度》和《非国有博物馆章程示范文本》,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28、支持基层项目建设。推动关圣文化史迹和万里茶路申遗工作。加快晋阳古城遗址、陶寺遗址公园、蒲州故城—蒲津渡遗址公园建设和中国建筑艺术博物馆、山西府衙博物馆、山西考古博物馆、山西彩塑壁画博物馆规划建设。联合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等开展全省77个开发区文物调查专项行动,联合省发改委等共同做好2020年全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前文物考古调查、勘探摸底工作,促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29、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梳理全省文物资源,构建准确权威、开放共享的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革命文物、山西流失海外文物等公共数据平台和直属博物馆资源共享系统。完成政务信息系统“云化”部署,建设山西省文物遗产综合应用平台,推进文物保护、利用、管理、研究信息化整合共享工作。实施党政机关电子公文系统安全可靠2020—2021年相关替代工作,做好省政府“驾驶舱”系统相关信息填报工作。

  六、聚焦制度建设构建文物保护利用体系

  30、提高山西文物整体宣传传播能力。统筹优秀文化遗产资源,通过价值挖掘、产品打造、宣传推广,打造音(音频)、影(视频)、图(动漫)、文(文章)“四位一体”的文物故事讲述体系。深度提炼文物蕴含的文化基因和时代价值。对接央视《如果国宝会说话》《发掘记》《揽胜神州》等栏目,争取更多的山西文物故事融入其中。开展“晋地宝藏·山西博物馆之旅”全媒体推广宣传,制作一批革命文物微广播剧在喜马拉雅等高端播放平台传播。联合山西大学、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策划编纂山西历史文化遗产典范。

  31、构建完善的人才科研体系。通过院校培训、项目管理、课题研究、交流挂职等,用好用活人才激励政策,培养一批学术型领军人才、工匠型技能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和对外交流型人才。省局成立文物科技处,统筹全省文物科技保护工作,今年要依托20处国宝级文物组建20支科研梯队,安排专门课题和项目经费重点支持,通过项目锻炼人才、提升研究水平。布局一批省级文物保护科研基地,培育云冈石窟研究院申报国家重点科研基地,联合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所推动“五台山学”“云冈学”等成为专门研究学科。支持古建所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彩塑壁画中心开展科技厅基金项目研究,鼓励引进院士技术团队开展关键技术专项攻关。

  32、建立健全行业标准体系。构建全省文物行业标准化体系,编制《山西省文物行业标准制定三年计划(2020—2022年)》。编撰《山西木结构古建筑保护准则》。启动青铜器和瓷器三维数字化采集、考古勘探定额、山西省文物建筑维修基本材料(青砖、青瓦)等地方标准编制工作。

  33、做实应急防控体系。成立山西省文物局安全生产委员会,编制文物安全应急预案,落实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示公告及动态管理。建立重要文博单位风险数据库,绘制文物安全风险等级“四色”分布图,会同消防救援机构定期分析研判文物安全形势。出台《文物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和《重大文物安全隐患约谈制度》,推动市、县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到实处。

  七、聚焦以结果论英雄的鲜明导向

  34、开展监督检查。出台《落实省委监督检查市县政府依法履行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工作方案》,发挥监督检查“指挥棒”作用。

  35、建立全省文物工作排名制度。全省“一盘棋”,建立年度文物工作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作为省委监督检查、文明城市创建和向地方党委政府反馈的重要依据。

  36、形成激励机制。根据年度综合排名情况,调配下一年度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和资金安排,排名靠前的进行奖励。

为什么是“张晗奖”

世界晋商网注意到:侯马盟书的研究者、释读者,当代著名的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 山西省文物局原副局长、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张颔先生于2017年1月18日逝世,享年98岁。

 

张颔先生,1920年农历十月初七出生于山西介休,自幼家境贫寒,但因酷爱文史学科,博闻强记,苦学成才,其研究领域广涉古文字学、考古学、晋国史及钱币等,先后出版了《侯马盟书》《古币文编》《张颔学术文集》等著作,其作品把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融为一体,在中国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1965年,他主持了山西侯马东周晋国遗址的发掘工作,经过十余年的艰苦钻研,于1976年发表巨著《侯马盟书》,当即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在这漫长的十年里,张颔先生即使被关进“牛棚”,但依然潜心做研究,没有几个人能做到,也因其对文物考古事业的执著,被人称为“传奇”。在山西文博界,张颔先生是每个文物工作者心中的偶像。最终,《侯马盟书》的出版为晋国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佐证,被国内外史学界公认为新中国考古史上的一项重大贡献。此外,张颔先生在诗文、书法、篆刻方面也颇有造诣,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先生将考古学、古文字学与历史学研究融会贯通,在晋国史、天文历法、古地理、古文献、音韵学等领域创获颇多,同时在诗书画印方面造诣精深。主要著有《侯马盟书》《古币文编》《张颔学术文集》《作庐韵语》等,另有《西里维奥》《姑射之山》《着墨周秦——张颔先生九十生辰文字集锦》《张颔书篆诀、秦诅楚文》《张颔印存》等刊行。2006年元旦,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播出专访节目《张颔——生命的盟书》。

学人之书 ,格高韵古

——读张颔老《侯马盟书》及其书法

 

冯 其 庸

 

前些时候,太原薛国喜同志来电话,要我为张颔老写篇文章并谈谈张老的书法。张老是学术大家,他毕生从事考古发掘,精通古文字,精研古史,并精于天文历法,古地理学,而且还精于音韵训诂之学。他的《侯马盟书》一书,为考古界、学术界的一颗耀眼的巨星,郭沫若先生称赞说:“张颔同志和其它同志的努力是大有贡献的”。日本学者东京大学教授、古文字学家松丸道雄先生于1999年庆贺张颔老从事文物考古工作五十年暨八十华诞的贺信中说:“欣闻先生迎接‘从事文物考古工作五十年暨八十华诞’之喜,衷心为您祝贺。由于从1978年日中两国恢复国交,中国学术界的消息渐渐开始流传到我国,先生的令名立刻就以代表中国古文字学界的研究者传到我国,受到日本古文字学者的注目,普遍著称于我国的学术界。其研究范围以商周青铜器铭文为首,涉及到泉币文字、玺印、镜铭、朱文盟书等许多方面,可谓充分掌握一切古文字资料,环视斯学,几乎无人能完成如此全面的研究,而且先生的贡献不限于学问,在书法、篆刻等与古文字关系甚深的艺术方面,先生精妙入神,这一点亦是现代学者所未能企及也。”郭沫若先生对张颔先生的赞扬,特别是松丸道雄先生这封贺信对张颔老治古文字学的概括,应该说是毫不夸张而又极为精到的,但若论张颔老的学术领域和学术成就来说,我还略有补充,这准备放到后面来谈。

 

 

 

我认为要谈张颔老的书法,必须首先谈他的学术,因为他不是专业的书法家,而他是真正的学问家,特别是古文字和古史专家。我拜读了他的《侯马盟书》,对他钦佩无已。他从五千多件纷乱的玉片石片盟书中,梳理出盟书的六大类加以条理区别,并对这六大类一一加以笺释,既考定了主盟人赵鞅,也考出了他的敌对者“赵稷”、“中行寅”等,既考出了盟誓的确切地点,更考出了盟辞的确切时间。我读《侯马盟书》中的前六考和后五考,简直如看他斩关夺寨,层层攻坚,也如看他破解难题,好比抽茧剥蕉,步步深入,最后得出结论。他每解一道难题都是旁征博引,四面贯通,每作一个结论,都是步步为营,敲钉转脚,不可动摇。从他这前后十一考中,可以看到,张颔老的学识,是立体化的而不是平面化的。何谓立体化?这当然是我杜撰的新词,我的意思是说,读书不能单识书面文字,还要知道文字背后的史实,要四面贯通,而不能只知其一。张颔老在作这些论证时,不仅仅是识读这些古字,而且与相关的古籍贯通起来,在识读古字时,又运用了音韵学、训诂学,有的求之读音,有的求之字形,特别是那些一字多形的字,有的多到六、七个甚至七、八个字形,最后还是被认定它就是某一个字,这真是只有具大法眼,才能见真如。我有时想,这简直是孙悟空识妖魔变相,不管你有多少变相,最后还是被孙悟空一眼看出它的原形。不识别这些多形的异体同字,就不知春秋战国文字之紊乱,更不知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必然、之万世大功。特别是那篇《历朔考》,张颔老竟通过一条盟辞所载“十又一月甲寅朏,乙丑敢用一元×告于丕显 公”的辞句,考出这条盟辞记录的时间是“晋定公十六年(公元前四百九十六年)十一月十三日”,而证以史实,这个结论完全与史实相符。读张老的《丛考》和《续丛考》,使人感到张颔老似乎就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目击着那些史事,甚至连当时的天象历法,地理交通,盟誓仪规,语词特征,文字异同,“国际”亲疏等等,都了解得清清楚楚,了如指掌。读书精博到如此程度,这不是任何考古学者或古文字学者所能做得到的,这也就是我说的立体化的意思。我曾多次说过,历史是圆柱形的而不是平面形的,因为是圆柱形的,所以它面面相连,面面相通,形成立体,所以你必须了解整个圆柱,才能准确了解历史,了解诸种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交叉关系。张颌老恰恰是把历史立体化了,把他所考定的事件立体化了,这是他治学的一大特色,也是他能够创造种种奇迹的一大原因。

 

 

 

我还拜读了张颌老的《张颌学术文集》,其中如《“ 簋”探解》、《 孳方鼎铭文考释》、《庚儿鼎解》、《陈喜壶辨》、《山西万荣出土错金鸟书戈铭文考释》、《匏形壶与‘匏瓜’星》(其余文章还末读完)等等,均贯穿了他一贯谨严的学风,不仅仅是地下出土文物与文献的对证这种双重证据法,而且连青铜器制作的工艺流程都细致地考察到,他对陈喜壶的考辨,可说是独解众疑而又对“喜”字的识读提出了存疑,这种一丝不苟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更显出他对学术极端严肃的态度,他对错金鸟书的识读,固然已独具只眼,但更见其功力和匠心的是他考出了器主是吴王僚,而且是分析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而得出的这个结论。只要认真读他的论文,就会一步步跟着他的指引和辨析而信服他的结论。他的《“驘簋”探解》,由这件青铜器上的一个图形,而考出“骡、驴、駃騠”等动物的形态功能区别及传入汉族地区的最早时间以及中间很长一段时间失载的原因等等,真是事事有据,令人信服无疑。而且即使是没有文字记载可据的分析(失载的原因),也是逻辑谨严,事理昭昭,使人心许首肯。他对“匏形壶与‘匏瓜’星”的考析,由一件青铜器的器形而涉及天文星座以及《诗经》等古文献,直到老百姓的日用器具,给人意想不到的展现了另一个从天上到地下到人间的学术境界,叫人无法不心悦诚服。张颌老的思路之敏捷宽广,是来自他学识的宽广,进一步还来自他读书的博而精研深究,万事不仅仅求其然而且还求其所以然。所以张老的这些文章,不仅教人以可靠的新知,而且示人以金针、指人以径路、度人出迷津。张颌老的《古币文编》,则是展现了另一个文字天地,全书“所收字目三百二十二条,字形四千五百七十八字,合文字目六十六条,字形二百零三字,附录字目五百零九条,字形九百四十一字,总共收入字目八百九十七条,字形五千七百二十二字。其中取之于出土实物拓本者三千九百三十六字,取之于谱籍著录者一千七百八十六字。”(见本书《叙言》)此书不仅收录精严,取材宏博而有据,收字之富,至今无出其右,为研藏古钱币者必备,而且此书全是张颌老手书,字字精整可据,可说下真迹一等。于此,更可见张颌老治学之精审。凡他的学术领域,考察之精博,可说毫发无遗。治学至此,亦可以说至矣尽矣,无以加矣!

 

 

 

此外,张颌老还有对秦诅楚文的考订和临摹,也值得一提。张老说:“诅楚文是公元前三一二年即楚怀王十七年亦即泰惠文王后元十三年秦国发兵击楚祭神时对楚国之诅咒文辞,世传诅楚文有巫咸、湫渊、亚驼三石,其文辞雷同,唯所祝告之神号不同,……余以为三石文字残泐互见,字形亦互有差异,……三石文中之婚姻字皆作婚,由此可知三石悉为唐显庆二年以后避讳之作,况秦在统一文字之前,惯用籀文。籀文婚字作 而不作 ,故知今传之拓本,均非来至原石,悉为唐宋人所作。”张颌老的这一论断,自是卓见,他举婚字为例,尤足说明问题。这里我还可以补充一例,按秦石鼓文吾字作 ,今“湫泐”、“巫咸”两石,各有吾字三个,共六个,皆作 ,很明显这个吾字,已是后世简化的吾字,不是古籀文字,足见张老所论,牢不可破。

 

 

 

张老除对考古发掘,古文字,古历法,古史地,秦汉及先秦古籍,音韵训诂学,古钱币学等等,皆有精深的研究而且能融会贯通外,还能自作仪器,如他曾自作测算天象的仪器“旋机”、“司南”(指南人)、“太原授时塔”(无影塔)、“天文指掌图”等等,2006年我去拜访他时,还见到他所制“旋机”,不想后来被人偷走了。他据自制的仪器测算天象,完全能与历史记载相吻合。1974年4月14日,他还收到著名天文学家席泽宗先生的来信,说“今年1月20日到28日春节前后,您在日面上观测到的现象,的确是黑子,这几天,只有云南天文台和北京天文馆有观测记录,您就是第三家了,实属难能可能贵!有些观测资料可补两台之不足。”以个人的研究力量,竞能观测到太阳的黑子,就是天文台也只有两家能看到,这样的奇迹,真正是“难能可贵”!

还有一点,张颔老除上述广阔的学术领域外,他还能诗、能画、能书法、能篆刻,他还把普希金的小说《射击》改写成长诗《西里维奥》,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到他由学术领域又跨到了文学领域和艺术领域。

 

 

 

以上这些,就是我说的“还要略加补充”的部分。

了解了张颔老在学术上的巨大成就,我们就可以来谈他的书法的成就和特色了。

第一,张颔老不是专业的书法家,我们在上面费这么多篇幅来介绍他在学术上的巨大成就,就是为了说明他是一位具有杰出成就的学人,学人才是他的本色,如果不认识他是一位杰出的学人,而是把他仅仅看作是一位书法家,那就根本错了,或者说错了一大半。正因为他不是专业的书法家,所以他的书法不入“时流”,也无半点媚俗之气,甚至他只用来自娱而不求人知,他在书法里说:“但有诗书娱小我,殊无兴趣见大人”,他还在《汾午宿舍铭》中说:“斗室三间,混沌一片,锅碗瓢盆,油盐米面,断简残篇,纸墨笔砚。闭门扫轨,乐居无倦,主人谁何,淳于曼倩。金紫文章,蒙不筱辩。”还有一件书法说:“平生多幼稚,老大更胡涂。常爱泼冷水,惯提不开壶。”从这些书法的词句来看,张老是一位淡于名利,品格高尚,不喜欢张扬,可以说是隐于市,隐于学的人。他连自己的学问都不愿多加张扬,更何况于他的书法。所以他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书法家,更从不会以书法骄人。这是张老做人的特点,也是他个性的天然呈露,恰恰是这些,形成了他个人的个性特点,从而也形成了他书法的个性特色。

 

 

 

第二,书如其人。张老是古文字专家,古史专家,考古专家。由于他的专业,也使他的书法呈现了与众不同的特色,他的学术传世之作是《侯马盟书》及精研古器物、古史的文章。他写的这一类的古篆文,直接逼近原物,可说下真迹一等。他有一些摹写在原石上的作品,几乎可以乱真。因此他写的《侯马盟书》一类的古篆,用笔都是出锋的,无论是起笔还是收笔都出锋。我细看《侯马盟书》原件的照片,也都是出锋的。《侯马盟书》的时代是春秋晚期,也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用毛笔书写文字的最早原迹,这是真正的真迹,没有经过镌刻。由于这一启发我又查阅了不少秦汉时的简牍,发现那简牍上的字也是出锋的。由此可见我国最早时期的毛笔书法从古籀到汉隶(写在简牍上的),也都是出锋的,有别于后来的逆笔藏锋。当然各地出土的此类简牍,书写风格有差异,出锋程度不相同,但大体上都是出锋而不是逆笔藏锋却是相同的。所以我认为张颔老所写的《侯马盟书》的古篆,是最近真迹,他没有为了书法美而改变古人的笔法。而张颔老所写的这类古篆,其用笔之圆熟流利,结体之繁复而又端秀,令人越看越爱看,越看越有内涵。

 

 

 

第三,书法中蕴含着文化、历史、文采。他与有些专业书法家临写古篆、汉隶或楷行,只是照帖摹写,依样画葫芦,没有自己的文采者完全不一样。特别是张老写的那首《僚戈歌》,使人想到了韩愈的《石鼓歌》和苏轼《石鼓歌》,真是可以后先辉映。还有那副合文对联:“三千余年上下古,七十二家文字奇。”此联三处用合文,使人觉得古意盎然,别开生面,为以往对联所未见。

张老所写的别种书体,也都脱俗耐看,别具新意。综合以上各点,概括起来,可以说张老的书法,是:“学人之书,格高韵古。”

我这一段时间在拜读张老的大著和书法时,受益非浅,因效黄山谷赠半山老人诗体,作了一组赠张颔老的诗,这里先录五首以为此文之殿,并敬请张颔老教证。

 

来源|世界晋商网综合整理山西省文物局官网、山西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