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晋商 > 正文

大笑一生!全球“要”人、中国手歌大王要瑞昌走了


2018-10-31 22:07:47   阅读:10.3k+
高手都在民间,奇人就在身边。用嘴唱歌、用手弹琴,司空见惯,但是您见过用手唱歌、用嘴打快板吗?“手歌”,不借助任何工具,单纯依靠两只手,同时借助口中的气流,有技巧地拍打分合,就能拍出一种旋律和节奏。这是一种肢体音乐的表演形式,属于民间原生态绝技,被专家评为“肢体手歌音乐”。在三晋大地,还确有这样一位奇人,他就是著名笑星、中国手歌创始人、山西大学硕士生导师、太原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要瑞昌。

世界晋商网独家获悉:要瑞昌先生因患心梗于10月13日不幸辞世。消息传出,各界人士纷纷悼念。更有很多要氏宗亲在网上建立了要瑞昌纪念馆,对这位山西艺术名家表示悼念。要瑞昌先生生于1957年5月23日,享年59岁。并于10月20日在老家汾西县进行案葬。

他祖籍临汾汾西县,自小生活在农村,对音乐充满热爱。大山美丽的自然风光给了他无限地创作灵感,练就了用口模仿威风锣鼓、腰鼓、阉猪、百鸟争鸣、百兽齐吼的口技绝活儿,并自创口技小品“战斗英雄二班长”。因其独创的手歌表演而被誉为“中华手歌大王”,能表演歌曲、戏剧(黄梅戏、豫剧),快板。

 

 

 

 

两只手唱出一首歌

要瑞昌的书房仅有十几平方米,却有一个独属于它的名字——中国达人手歌创始人要瑞昌工作室。

 

 

今年54岁的要瑞昌,出生在临汾市汾西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十五六岁时,要瑞昌迷恋上了拉二胡。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父亲没有满足他的要求。要瑞昌在内心发誓,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来拥有一把二胡。文化站一位好心的老师傅得知此事,把自己淘汰下的二胡送给了他,至此,要瑞昌拥有了第一件乐器。

什么是手歌,它的魅力何在?要先生的现场表演解答了记者的疑惑。他双手合一,撑开五指,中间保持空心,并拢放在嘴边,接着从口中呼气,在其双手一分一合间,音乐的旋律就出来了。记者尝试跟着学,但出来的不是拍打双手的“啪啪”声,就是“嘟嘟”的声响。

一段表演之后,要先生的思绪回到了最初创作手歌的那段时期。“在农村时我当过伐木工人。伐木工很累,尤其到了冬天,工友们休息的时候爱喝口小酒解乏,喝完的酒瓶放在地上都摆成一排。有一次,我无意间把喝完酒的瓶子拿到嘴边一吹,竟吹出了‘梆梆’、‘噗噗’的声音。这个声音启发了我,当时就想,能不能把我的嘴当成那个瓶口,把我双手的响声打进去,把共鸣的声音变成音符?于是就开始了成千上万次的试验。两只手拍得都肿起来了,手上也开始脱皮。一段时间练习后,终于,‘多、来、米、发、索、拉、西’被我练成功了。”

1975年,要先生练习成功了第一首曲子《大海航行靠舵手》。这一首歌,他练了两年,走路拍,干活累了休息时拍,就连吃饭都在拍。很多人不理解,连父母都觉得他走火入魔了。煎熬中让他看到一线希望是在一次同学聚会中,同学们居然能听出他所拍的曲子,当时他激动得都掉下了眼泪,从此他信心百倍。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是要先生感受最深的。他第一次发现手歌,是来源于工地生活;他第一次小有收获,也是生活中的坚持和别人的赏识;他的每一次突破,都来源于生活经验的积累,来源于他对大自然精灵的观察。

要先生少时对大自然特别依恋。从小在黄土地上长大,他对大山情有独钟,尤其是在大山深处生活的一些动物精灵们,他都视为自己的伙伴。他喜欢听它们的声音,甚至喜欢和它们交流。久而久之,表演动物口技成了一绝,蟋蟀、马、母鸭小鸭、母猪等,动作和口技一气呵成,活灵活现。他即兴表演了一只布谷鸟的叫声,“这是布谷鸟在农民割麦子时才会有的叫声,它是在催促老百姓不误农时,及早收割。”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艺术也一样,要不断在生活中细化、创新、发展。要瑞昌从手歌表演的绝技中又发明了“手打快板”,也是利用双手,拍打起来如同竹制的快板,节奏分明。目前,他已经研究创作出《走西口》、《夸土产》、《社会主义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六十多首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歌曲手歌。

展绝技惊四座 一个人就是半台戏

要瑞昌对于生活的感触极为深刻,他尝试着用各种方式展示生活中得来的灵感。除手歌、手打快板之外,口技、手影、魔术等样样行。他内心有这样一种信念,就是希望他的艺术能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要瑞昌的手歌绝技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是他却真正做到了艺术的完美展现。1999年,山西电视台组织了一次六百人规模的“民间绝活艺术大赛”,要瑞昌荣获一等奖,奖品是一辆三轮拖拉机。“那时候,几个村子合起来买一辆拖拉机都不错了。”但真正让更多人了解他的绝活是在2011年6月的《中国达人秀》舞台上。

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节目是草根追梦人实现梦想的一个平台,要瑞昌清楚记得当时录制节目的场景。主持人周立波没有太多台词,直奔主题让他展示才华。“当时表演的是马叫声,我又是动作又是口技,当场就把评委和观众震惊了。后来又表演母鸭和小鸭,更是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虽然时长只有十五分钟左右,但效果非常好。周立波用行动肯定了我的表演,他与我紧紧拥抱,并且连说了两个‘很生动’。”

那次节目之后,要瑞昌的内心就有谱了,他的绝活被认可了,他创造的艺术同样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因为《中国达人秀》,要先生被网友们封了一个“口技哥”的称号;因为《中国达人秀》,他和周立波成了好朋友。后来他又有幸参加了《达人归来》,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艺人,让自己长了不少见识。至此,他给自己的定位也更加明确:要让自己的绝活发扬光大,同时还要不断学习,给观众带来更多艺术作品。

2004年8月,要瑞昌应湖南卫视邀请,参加了《谁是英雄》节目的录制。看到其他的表演者都是身背各种乐器,最起码唱首歌也得拿盘伴奏带或光盘,而他却是空着双手就上了舞台,评委们很是惊讶,他却说:“我一个人就是一个组合音响,一个人就是半台戏。”意料之中,他的表演让评委们赞叹:真是“口出惊人”呀!节目播出,反响不小,湖南卫视还特地给他颁发了一个“特别优秀表演奖”。同年9月,要瑞昌又应邀参加“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在全国50位绝技大师的绝活表演竞技中,要瑞昌又获得最高荣誉“山花奖”。

要瑞昌的手歌技艺展示不仅得到了国内专家和观众的认可,还受到国外一些机构的邀请。2003年11月,应新加坡华人总商会大唐文化公司邀请,要瑞昌赴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文化机构演出,荣获新加坡国会议员颁发的中华一绝“手歌大王”金牌证书。

如今,要瑞昌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节目的录制,他的舞台越来越大。

好东西要留住 这份“遗产”不能入棺

冯骥才曾疾呼:“无数的民间老艺人在无声无息中逝去,作为文化的携带者,他们带走的是一种中国民间艺术的断绝。”

2012年12月,在《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宣传月活动媒体通气会上,山西省文化厅表示,山西省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无论数量和价值都排在全国前三。然而,山西省在非遗保护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令人担忧。非遗主要依靠传承人口传心授的方式来传承传播,由于传承人的自然减少,加之后继人才匮乏,加速了一些项目的消失。同时,相关保护经费每年仅为200万元人民币,位于全国较低水平。

2011年,手歌成功申报山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要瑞昌的成果,包括口技、手歌、手打快板、魔术被报送国家非遗保护中心。曾经只是把手歌绝技当作改变自己生存命运的要瑞昌,开始意识到了这份“遗产”的分量和价值。

2012年8月,山西大学慕名找到要瑞昌,希望能和他联合创办一个手歌音乐研究中心,目的在于通过对手歌这种创新音乐形式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提升,从而使之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的一部分。

“有人说黄土文化很多东西是很土的,但我觉得它其实是一种浓缩的中华文化的象征。我是山西人,传授我的绝活必须立足山西这片黄土地,正好山西大学给我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在要瑞昌看来,这些绝活绝技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财富,而是民族的东西,世界的东西,他不能把这些宝贵的东西带进棺材,所以有义务把这些遗产传承给后人。

要瑞昌现在有七八个徒弟。随着弟子的增多、平台的扩大、视野的开阔,要瑞昌走出国门,先后到18个国家进行文化传承的考察,他在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非遗”发展之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一个长远的系统工程,政府、学界、媒体以及非遗的传承人都是这个系统工程的中坚力量,缺一不可。政府的支持,尤其是一个健全的监管体系等制度上的保障是保护非遗的重要手段;而学者更重要的任务是要研究遗产,并且对其潜力进行挖掘;真正的传承人是需要在政府、学者以及媒体宣传的合力作用之下,使自己的精神财富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需要有一个很健全的模式,让众多的民间艺术能一代代传承下去,从而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添更多色彩。”这是要瑞昌的期盼,也是我们的期待。

 

 

世界晋商网对要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你的人虽然走了!

你的笑声和艺术却永远彪炳人间!

要瑞昌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