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哀悼!97岁高龄,山西籍中国道教协会原秘书长李文成仙逝,道教文化何去何从?


2024-08-05 16:46:14   阅读:11.3k+

从中国道教协会方面获悉,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道教协会离休干部、原秘书长李文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8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李文成同志生于1927年10月,山西阳高人,1945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他受党组织委派先后担任山西省原阳高县、繁峙县联社干事,阳高县一区财政助理,阳高县财政科员、副科长及政府总务科科长等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山西省原阳高县委宣传部干事、雁北地委宣传部干事、察哈尔日报助理编辑、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宗教处干事、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党委副书记兼办公室主任等职务。1958年11月,到中国道教协会工作,任办公室主任;1986年6月起,任中国道教协会秘书长;1999年4月离休。

改革开放以后,李文成同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方针政策,积极推动道教工作开展,先后协助恢复了全国多处道教活动场所,规范了北京白云观传戒、罗天大醮、正一派道士授箓等重大教务活动;积极扩展对外交往,与港台地区道教界建立起密切联系。他注重道教人才培养,组织多期道教知识专修班和进修班,并在此基础上筹备成立中国道教学院,为提升道教人才素质素养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积极推动《中国道教》杂志编辑部成立工作,为讲好中国道教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应有贡献。

他出生于山西省阳高县古城村,1945年参加工作。1946年入党。为阳高县联社干事。1947年1月调一区任财粮助理。1948年4月调县政府财政科任副科长。1949年1月任县政府总务科长。1951年任中共阳高县委宣传部干事。1952年初调雁北地委宣传部任干事,同年8月又调《察哈尔日报》社任编辑。1953年1月调北京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工作,搞过业务、行政和机关党务,任办公室主任、机关党委书记。1986年调任中国道教协会任秘书长连任两届,1998年8月卸任。

李文成一生只抱定一个信念:听党的话;一个理想,为穷苦大众不受压迫剥削,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一个原则:不为名,不为利,做老实人,办实际事,实干苦干。这种信念、理想、原则是在党的长期培养教育下,逐渐形成和明确的,使自己在复杂的斗争中不迷失方向,走上正确的道路,由一个农民出身的青年转变为革命干部。五十年的革命生涯,经过战争环境、和平时期、十年动乱和改革开放等考验,始终清醒地不忘自己是个共产党员。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任劳任怨,处处起带头作用。

1950年春节他在阳高县委会结婚,爱人曾华,东常安堡村人。1954年来北京,在整流器厂工作,1984年退休。有三个子女。长子瑞民,1951年阳高生。1966年初中毕业回阳高邢家堡村插队。后在阳高百货公司工作过。1971年考入河北大学英语系。现在北京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工作。次子瑞钦,1955年生,1970年初中毕业就业,现在全国政协工作。小女瑞燕,1959年生,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现在国务院宗教局宗教研究中心工作。三个子女各有一个女孩,全家共11口人基本上生活在一起。

老家还有二弟和两个妹妹在农村务农,三弟李汝成在阳高农机厂工作,四弟李干成在阳高供销社工作。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位智者悄然离世,留下了一串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交织的问号——中国道教协会原秘书长李文成先生,以97岁的高龄仙逝,不仅带走了一个时代的记忆,也让我们不禁思考:道教,这一古老的东方智慧,在现代社会中又将如何焕发新生?

想象一下,清晨的道观,云雾缭绕,钟声悠扬,是不是觉得心灵瞬间得到了某种净化?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不仅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还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日常习俗之中。从风水到养生,从太极到道家饮食,无一不体现着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道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人质疑,那些古老的修炼方法是否还能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那些神秘的仪式,又是否真的能指引我们找到内心的平静?

科学告诉我们,道教中的许多实践,比如冥想、气功,实际上与现代心理学和医学研究不谋而合。冥想有助于减轻压力、提高注意力集中力;气功则被发现对改善心血管健康有益。这些发现,无疑为古老的道家智慧提供了现代科学的背书。

那么,面对李文成先生的仙逝,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继承与发展这份文化遗产。不妨从个人做起,学习一些基本的道家养生法,体验其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同时,鼓励跨学科的研究,让道教的智慧与现代科学相融合,创造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内涵。

总之,李文成先生的离去,不仅是道教界的一大损失,也是我们共同反思与前进的契机。让我们带着对先贤的敬意,探索如何让道教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绽放光芒,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最后,回到最初的问题,道教文化何去何从?答案或许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就在我们如何选择将这份古老智慧融入现代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世界晋商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