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晋商 > 正文

山西籍浙江省委原书记薛驹逝世!他16岁辍学入党,邓公评价他:把一个浙江变成三个浙江……


2024-01-15 10:51:40   阅读:10.8k+

据《浙江日报》消息,浙江省委原书记、原浙江省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薛驹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月12日23时在杭州逝世,享年102岁。


薛驹(资料图 来源:《钱江晚报》)

公开信息显示,薛驹出生于1922年,山西运城人,1937年在上海学生界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薛驹长期在浙江省工作,1983年4月当选浙江省省长,1987年3月至1988年12月任浙江省委书记。

《钱江晚报》报道,薛驹曾向邓小平汇报过浙江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曾作为中共十四大党章修改小组的成员参与起草工作。

据报道,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薛驹同志一贯的工作作风。

1961年,时任浙江省委副秘书长的薛驹,参与了“和合调查”。当年1月,毛泽东坐镇杭州刘庄,派出全国3路调查组,分赴浙江、湖南、广东农村开展调查。

浙江组的组长是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浙江省委也派出薛驹等三人参与,调查组赶赴和合生产队(当时是嘉兴县魏塘人民公社和合生产队)调查。

薛驹回忆,田家英和他很熟,两个人经常讨论当时错综复杂的农村问题。回想起当年那次调查,薛驹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事求是这一党的优良传统决不能丢。”

1988年1月29日,邓小平来到浙江,关切地问:“浙江总的经济发展怎么样?”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薛驹回答:“从1982年到198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了3倍。”

邓小平很高兴,对薛驹说:“5年之间,一个浙江变成了三个浙江。”

薛驹还向邓小平汇报了当时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亦工亦农,白天到工厂做工,晚上到农业方面加班,收入自然就增加了。”

邓小平说:“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是中国农民的一个创造,是群众的创造。的确,乡镇企业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一条新路。”

薛驹,生于山西运城,生活在那个战火硝烟燃尽的时代。在相对富足的家庭长大,他得以饱食终日,且受益于卓越的教育。而在那个令众多少年少不谙世事的年龄,十五岁,薛驹已确定了毕生志向,并成功考入上海一所名校,名列众多优秀学子之列。远离故土山西,抵达繁华璀璨的上海,薛驹深感其绚丽非凡,绚烂多彩的不夜城让他备感震撼。但是,他并未为灯红酒绿所诱惑,坚守初心,专心致志于知识的探求,渴望将来回报母国。原名薛家驹。为什么薛驹会把自己的名字减掉一个字呢?原来,在他15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元代著名的教育家谢应芳的诗句“国破家何在”。他感伤祖国的大好河山沦陷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遂将名字改为薛驹,当然这是后话。

上海之繁华不仅表现于其经济繁荣,更显于思想文化的交融。在大学求学时,薛驹接触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启发,这些新思维让他心潮澎湃。大二的时候,全国爆发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嚣张入侵,残酷对待中国同胞。在这危机四伏的局势下,众多像薛驹一样的青年大学生毅然脱下学士袍,投身战场,英勇成为一名军士。薛驹也在身边亲朋好友和强烈的爱国情感的鼓舞下,毅然决然地离开书本,披挂上阵,坚决投身保卫祖国的伟大事业。

那年,年方十六的薛驹,毅然不顾父母的反对,勇敢踏上了入党之路。初入党时,薛驹并未显露出卓越之才,只被派遣从事简单的地下信息传递工作。然而,时至1941年,薛驹的工作能力逐渐显现,引起了领导的高度评价。正值新四军重建之际,革命党组织需要派遣杰出的青年前往江苏、浙江等地,薛驹志愿赴苏中地区。在此期间,他肩负培训年轻学生、鼓励志士参军入党的责任。薛驹在苏中尽职尽责,先后担任宣传部部长和县委书记,领导了农村运动,推动“二五减租”等重要活动。

经过长期顽强抗争,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然而,薛驹本应被调回上海从事较为平和的工作,但苏中地区却突然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反扑。眼见形势紧急,薛驹毅然决定留在苏中,坚守战线。他积极申请前往解放区工作,尽管最初遭遇上级组织的拒绝,但随着战局逐渐升级,终获准前赴浙江根据地,执行党的任务。

初抵浙江,薛驹面临巨大的困难,首要之难即是听不懂当地方言。为助其工作,当地同志前来支援,带领他跋涉四明山。多年的艰苦工作让薛驹深知,干部的工作要融入群众,方可顺利展开。在浙江,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将来领导浙江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薛驹继续肩负重任,担任浙江省委副秘书长,负责地方建设。尽管在特殊年代,遭受到许多困难和阻力,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再度晋升,担任浙江省省长。在他的领导下,浙江飞速发展,引进大量外资企业。到了1988年,浙江的生产总值较五年前翻了三番。邓小平巡视浙江,闻知这一佳音,连声称赞:“一个浙江在你的手上成了三个浙江了。”

1998年,七旬之龄的薛驹才告别一线工作,回到故乡享受天伦之乐。薛驹的一生,为国家、为人民,付出艰辛而坚定的奋斗。他毫不图名利,守正笃行,这种高尚的精神,当为后人传承弘扬。

薛驹(1922年3月-2024年1月12日),男,汉族,山西省运城市人,1937年在上海学生界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12月在南方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大同大学肄业。曾任浙江省委书记、浙江省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

参加革命

1938年至1941年4月,在上海南方中学学习,任中共地下党支部委员、校学生会主席;在上海大同大学附中、大同大学学习,任中共地下党上海学委中学区委委员、区委书记。组织领导上海学生进行各种抗日救亡活动。

1941年4月至10月,由上海党组织派赴苏中根据地,先后任苏中四分区军政干部学校政治指导员、分区学联主席。负责培训青年、学生工作,在根据地开展各种抗日宣传活动。

1941年10月至1943年4月,任中共苏中四地委如中分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如中分县县委书记。组织领导当地的民运工作,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抗日救亡、“二五减租”和民兵斗争。

1943年至1945年,日军在苏中“清乡”后,转任苏中四地委城工部南通特派员、地委城工部组织科科长。负责联系南通的城镇地下党组织工作。

解放战争中

1945年至1947年5月,任中共苏中地委青工委书记。

1947年5月由中共上海分局派赴浙东工作。

1947年8月至1948年8月,任中共浙江省姚虞县工委书记。

1948年8月至1949年5月,任中共浙东四明工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长。在四明山区开展历时两年的游击战。

余姚解放后,1945年5月至9月,任余姚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宁波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

新中国成立前后

1949年9月至1952年11月,任中共浙江省宁波地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

1952年11月至1955年1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副主任、主任。

1955年1月至1961年,任中共浙江省委副秘书长。

1961年至1966年,任中共浙江省委副秘书长兼省委政治研究室主任。

1966年至1972年7月“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隔离审查,病下放“五·七”干校劳动。后恢复名誉。

恢复工作后

1972年7月至1978年,任中共浙江省委派赴温州联络组组长,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室负责人,中共浙江省委副秘书长。

1977年至1979年2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1979年2月至1983年2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兼省委秘书长,浙江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1983年3月至1987年3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浙江省省长,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浙江省省长。

1987年3月至1988年12月,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1988年12月至1989年6月,任中共浙江省顾问委员会主任。

1989年6月至1993年7月,任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

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8年5月离休。

离开工作岗位后,回浙江杭州定居。 [1]

薛驹是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六、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2024年1月12日23时,薛驹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杭州逝世,享年102岁

资料来源:《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等